鄭鑫提前過上了大學生活,昨天她在宿舍里收拾行李,準備回家過暑假本組攝影/本報記者陳柏
  今年是北京開放“異地高考”第一年,在“6年連繳社保”等門檻限制下,全市僅有121名異地生符合條件,114名最終決定在京報考。今天他們和京籍學生一樣有資格步入北京考場。然而,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,在北京高考“入場券”來之不易的情況下,不少異地考生卻放棄了高考“大戰場”,他們選擇了“提招”這條捷徑,其中京西某區縣的異地考生就全部選擇了提前招生。
  19名非京籍考生 僅一名上考場
  河北籍學生劉一夫,是今年114名可在京參與高考的幸運兒之一,今天他卻不用走進高考考場,因為在4月5日當天,他已被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提前錄取。
  2012年,北京公佈異地高考“改革”過渡方案,規定自2014年起外地戶籍來京務工人員子女可在京高考。2013年9月,北京市教委公佈異地高考實施辦法,明確只有符合五項條件的隨遷子女,才可申請在京高考,前提包括這些孩子的家長須有北京暫住證或工作居住證、在京有合法穩定的住所,穩定就業滿6年,在京連續繳社保滿6年(不含補繳),隨遷子女還需具有該市學籍,且已在京連續就讀高中教育3年。今年3月,本市明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“只能參加高等職業學校招生考試”。
  在首年放開異地高考的形勢下,今年在京的異地學生有幾種人生選擇,從全市僅有409名隨遷子女申請在京高考來看,多數異地生還是選擇了回家。“我們班有43個學生,19個異地學生,上學期期末11個學生就選擇回了老家。今年剩餘的8個學生中,5個同學又都陸續回家準備高考,還有3個同學通過了在京高考的審核,2位同學選擇提招,只有1名學生選擇參加高考統一考試。”海澱區一所私立中學的高三班主任介紹了他們班異地學生的情況。
  在京高考三種選擇 部分區縣全部“提招”
  北青報記者調查瞭解到,這些仍然選擇回家高考的學生們,多數出於兩種情況,一是成績較好,不願意在京考高職,選擇回家考本科;另一種則是被嚴格的條件卡掉了在京高考的資格。
  而114名不用再回家的異地生,雖然只能在京報考高職,但他們同樣面臨多樣選擇,一是參加高職學校提前的自主招生,即“提招”;二是參加統一高考;三是參加高職院校的“單考單招”。這些選擇中,不少異地考生都熱衷於3到4月高職院校組織的“提招”,提前完成錄取。
  據京西某區縣高招辦的一位老師透露,今年他們符合在京高考條件的異地考生全被“提招”。北青報記者接觸的七位在京高考的異地考生中,六名學生都通過“提招”進入自己心儀的高職院校。這些學生多數成績一般,水平在本科三批左右,對於他們來說,高職院校是個不錯的選擇,尤其是未來可以升本的院校。“自己想去的學校如果有提招,實在就沒有必要通過高考進去了,除非是自己想去的學校不在提招範圍內”。
  “提招”很多不用筆試 成異地考生捷徑
  異地考生為什麼更熱愛“提招”呢?對於“提招”的過程,雖然有筆試和麵試環節,但很多專業可以直接跳過筆試,進入面試。劉一夫說自己“提招”的過程十分輕鬆,“我報考的專業是電子商務,學校要求語文英語會考成績在C以上,就可以跳過筆試。”劉一夫介紹說,除了筆試“免試”之外,面試過程也不難,“面試是問一些愛好和基本情況。”
  據多位被“提招”的異地學生介紹,相較於統一的高考,“提招”的筆試和麵試輕鬆、簡單,簡直“易如反掌”,幾乎沒有壓力。
  2014年參與“提招”的院校共有26所,比去年增加了8所,計劃招生總數為7105人。此外,今年還新增了兩所有條件註冊為大學的試點高職院校,分別為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及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。高職院校的“提招”專業涵蓋範圍廣,有院校甚至拿出了17個專業參與“提招”。在高職“提招”計劃中,汽車技術、計算機網絡、電子商務、市場營銷相關專業最多。
  個案
  個案一
  “反正都是上高職學校,不如提招”
  黑龍江籍高三學生鄭鑫,3歲來京上學,父母在京14年。她是今年114名可在京高考的異地生之一,4月被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提前錄取。
  昨天記者在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見到了鄭鑫,她正忙著收拾行李和被褥,準備回家過暑期。她已經在勞動保障學院過了一個月的準“大學生”生活,今年5月初鄭鑫被勞動保障學院“提招”。
  鄭鑫三歲跟隨父母來到北京上學,由於非京籍的身份,高考成了鄭家的“心病”,在得知北京放開異地高考後,家裡權衡各方面利弊,決定讓鄭鑫報考,順利通過資格審核後,今年3月高職院校自主招生計劃發佈後,鄭鑫毫不猶豫地選擇了“提招”這條路。
  她解釋說,由於今年有26所提招院校可供選擇,其中有符合自己要求的學校和喜歡的專業,所以就決定報考,“我比較看重高職院校以後升本的概率,勞動保障學院能升個不錯的本科學校,所以綜合看各方面都不錯。”
  此外,“提招”不用參加高考,也是吸引鄭鑫的一個重要因素,“高考太苦了,提招相對簡單得多。而且最終上的都是高職學校,與其高考,不如走更輕鬆的提招。”鄭鑫在原學校專科班的成績數一數二,在決定“提招”之前,她也和其他同學一樣做了一年的高考複習,但是在決定提招後,她表示輕鬆不少,那之後就已經不再學文綜了。
  今年4月,鄭鑫參加了勞動保障學院的“提招”考試。鄭鑫回憶說,整個“提招”考試相當輕鬆,分為筆試和麵試,筆試考了語數英三個科目,“我感覺每個科目的難度都比之前下降了至少30%,尤其是數學,比起以前的高考複習捲,感覺連一半的難度都不到”。
  4月底,鄭鑫被勞動保障學院提招錄取,和眾多京籍學生再次匯合。在宿舍里,就她一位是非京籍學生,但是舍友甚至不覺得自己宿舍有外地生。“一直都在北京讀書,沒覺得和北京學生有什麼不一樣,就是高考的時候才會開始意識到差別。”鄭鑫說。
  對於“提招”的選擇,鄭鑫說自己做過不少考慮,家裡也曾考慮還是讓她回家高考,因為可以考個本科;對“本科”與“專科”的區別,鄭鑫非常清楚地算過一筆賬,“我要回家高考的話,肯定得復讀1年,因為跟不上進度,然後本科需要讀4年,加起來是5年時間;現在提招進來一個大專院校,3年過後升本,再讀2年,也是5年。所以也一樣”。
  “如果今年沒有在北京高考,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全家都得跟著我回老家,非常麻煩。”對於目前的學習和生活狀態,鄭鑫表示她很知足,對自己當初選擇在京高考,並以“提招”方式進入現今學校一點都不後悔,“未來的期望就是讀完3年大專後,考上本科。”
  個案二
  異地考生回家高考四個月才跟上進度
  今年雖開放隨遷子女異地高考政策,但仍有不少異地學生選擇回家高考。據海澱區一位高三班主任介紹,他們班共19個外地考生,16位都選擇了回家。安徽籍高三學生曾媛(化名)和這些同學一樣,做了同樣的選擇。
  昨日下午,北青報記者致電她時,她正在馬鞍山市熟悉自己的考場,她說自己狀態不錯,已經為今天的高考做好了準備。
  曾媛在北京出生,父母已在京26年。在得知北京今年開放異地高考政策後,曾媛全家都十分興奮,做好可以在京參加高考的準備。曾媛說由於只能考高職,無需考文綜,她在高二下學期就不再學史地政了。然而,這一在京“高考夢”卻在資格申請時受到了打擊,和多數異地生一樣,同樣在“連續繳納社會保險已滿6年”這一條件上受阻,“都在北京讀了這麼多年書,就因為這一點沒法參加高考了。”曾媛說。
  2013年11月,曾媛回到家鄉安徽,父母為她在馬鞍山市找了一所中學借讀,但是由於曾媛的學籍仍留在北京,所以她以社會人士的身份在安徽報考。
  作為“插班生”,曾媛說起初非常吃力,尤其是在文綜方面,“安徽的文綜和北京差別很大,而且之前以為都在北京考高職,已經扔了一陣子文綜,再撿回來就比較困難。”除了文綜,曾媛說安徽用的語文教材也與北京不同,這些變化都讓她相當不適應,感覺到吃力。
  “那會兒每天就加夜班,早上課程量也挺大的,晚上回家自己再多補著點。”曾媛說自己剛轉學回安徽時,每天都要學到凌晨一兩點。儘管吃力,但是曾媛說自己不想復讀,想要儘快步入大學。
  趕了四個月的進度,到高三下學期,曾媛終於跟上了當地學生的進度。和北京不一樣的是,安徽的志願報考將在高考結束後進行,她說自己計劃所有志願都會填北京的院校,“我只是人暫時回安徽了,其他所有的一切都還在北京。”
  曾媛一直住在安徽小姨家,父母由於在北京工作這半年都無法陪她。昨天曾媛的爸媽才回到安徽陪她高考,曾媛說這麼久見到爸媽非常開心,考完她就要立刻回北京。
  個案三
  個別異地考生今天走進考場
  父母希望孩子有一次高考經歷
  福建籍高三學生欣宜(化名),3歲來京上學,父母在京18年。作為114名可在京高考的異地生之一,不像多數學生傾向了“提招”之路,欣宜決定參加今年統一的高考。做出這樣決定的異地考生,可謂的少數中的少數。欣宜所在班級共有19名異地考生,僅她一位今年步入考場。之所以選擇參加統一高考,主要由於欣宜父母希望她能和其他北京學生一樣,有一次完整的高考經歷。
  欣宜出生在福建,父母在她出生前就來到北京,從事醫療服務相關的工作,三歲左右父母把她接來北京,從小在海澱上學,小學就讀人大附小,初中升入師大二附中,高中就讀於海澱區一所私立中學。據欣宜的高中同學反映,欣宜是班裡的學習委員,性格比較文靜,一直有不錯的人緣。
  高三時,恰逢北京開放異地高考,由於從小在北京上學讀書,欣宜的爸媽不想讓她再回老家復讀,因此決定申請高考。欣宜說自己在學校是個普通學生,沒有什麼過人特長,成績並不出眾,所以沒有回家考本科的需求,也沒有藝考或者別的方式可以決定今後的路。
  在京高考資格通過後,欣宜說自己並非沒考慮過提招,但最終之所以沒有走“提招”是因為父母想讓她一心一意地去學習,像別的孩子一樣參加一次高考,經歷人生中這樣一次考驗。
  決定參加統一高考後,欣宜說高三這一年,她的學習壓力日益加大。在高考臨近的前幾天,父母由於工作出差,並沒有陪在她身邊。欣宜說爸媽雖然希望她參加一次高考,但並沒有施加壓力,“我就是調整好心態,拼一把。看自己的成績能夠考到哪裡就是哪裡了。”欣宜表示如果自己真的沒有考好,或者考試發揮失常,她也不會再去考慮復讀了。
  本版撰文/本報記者 林艷學通社記者 閆洋洋匡辰  (原標題:提前招生成非京籍考生捷徑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b00bbfuz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